“三下乡”暑期行动(六)| 青春铸魂·丹阳市总前委旧址调研团:红色足迹映初心,青年薪火传使命

发布者:鞠莹发布时间:2025-09-07浏览次数:10

      活动背景

      青砖黛瓦间镌刻着岁月的纹路,红色土地上激荡着不朽的精神。为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的回响中厚植家国情怀,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崇德书院“青春铸魂·丹阳总前委旧址足迹调研团”以“青春逐梦,铸魂笃行”为主题,组织学生走进丹阳市总前委旧址。这场跨越时空的“红色对话”,旨在让沉睡的史料苏醒为鲜活的教材,让泛黄的记忆凝结成奋进的力量,引导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增强时代担当。

      活动信息

      活动时间:2025年7月4日至11日

      活动地点: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

      活动内容

      (一)参观学习,回溯峥嵘岁月

      晨光中的总前委旧址庄严肃穆,灰墙朱窗映着百年的风云。成员们踏着青石板路走进纪念馆,在讲解员的引领下,循着“总前委组建”“渡江战役部署”“军民鱼水情深”的历史脉络缓缓前行。展柜里,泛黄的电报手稿上,钢笔字迹力透纸背,仿佛仍能看见先辈们灯下疾书的身影;磨损的军用地图上,红蓝箭头交错纵横,默默诉说着“运筹丹阳、决胜江南”的战略智慧;而那盏锈迹斑斑的煤油灯,微光曾照亮过无数个焦灼却坚定的夜晚。邓小平同志用过的藤椅、陈毅元帅的军大衣、当地群众支援前线的独轮车……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琥珀,将1949年那段烽火岁月定格成可感可知的记忆。同学们屏气凝神,任历史的浪潮漫过心岸,在无声的对话中读懂了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信仰力量。

      (二)互动体验,感悟革命精神

      成员们化身“渡江战役战士”,在情景模拟中体验着芦苇荡里的潜伏、木船摇橹的颠簸、枪林弹雨中的冲锋。当指尖触碰到模拟的冰冷船板,才真切体会到“百万雄师过大江”背后,是无数人用热血温暖的寒冬。讨论会上,大家围坐成圈,从“总前委的战略远见”聊到“新时代的青年担当”,有同学说:“原来课本里的‘军民鱼水情’,是百姓连夜缝补的布鞋,是战士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扰民的坚守,这种温暖穿越七十余年,依然滚烫。”

      (三)致敬先烈,践行青春誓言

      夕阳为旧址的青砖黛瓦镀上暖金,成员们们围站在“总前委历史墙”前,聆听讲解员讲述渡江战役中牺牲战士的故事。当听到“年仅19岁的通讯员冒死传递情报,中弹后仍用身体护住电报”时,在场同学无不沉默动容。随后,大家自发整理展区内的宣传手册,擦拭展柜玻璃,用细微的行动表达对先辈的敬意。有同学在留言本上写下:“愿以青春之名,承先辈之志”,字迹里藏着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承诺。

      活动感悟

      胡江月:总前委旧址的青砖上,斜阳投下斑驳光影,风过檐角似还回响着当年的议事声。展柜里,那盏煤油灯曾照亮渡江战役的部署,百姓纳的布鞋还带着掌心温度。我们读懂:理想是陋室中绘就的战略图,担当是枪林弹雨中摇橹的勇气。往后,先辈的期盼在我们的步履中一定会绽放成更鲜活的模样。

      荆笑:参观了丹阳总前委旧址,我深切的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与智慧。那简陋的办公环境、珍贵的革命文物,无一不在诉说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的艰辛与奉献。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深感责任重大,此外,我定当铭记历史,砥砺前行,努力继承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。

      姜鑫玥:走进丹阳市总前委旧址,青灰色的砖墙、古朴的木窗棂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。展厅里,泛黄的电报手稿、磨损的军用地图、简陋的办公桌椅,无声却有力地还原着当年的场景。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,唯有铭记历史、传承精神,才能在新的“渡江战役”中,交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合格答卷。

      马馨瑶:驻足丹阳市总前委旧址,墙上的作战地图、泛黄的电报手稿,仿佛还残留着渡江战役的硝烟。正是在这里,老一辈革命家以简陋条件擘画决胜蓝图,让胜利的红旗插遍江南。如今硝烟散尽,旧址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:安稳日子里,更要记得那些为家国舍生忘死的身影,把赤诚与担当刻进心底。

      活动总结

      当暮色为实践活动画上句点,这场“沉浸式”红色之旅以文物为笔、以历史为墨,在青年心中绘就了一幅“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”的画卷。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学生们将继续以红色资源为“活教材”,让更多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,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让奋斗精神照亮前路,在时代的考卷上写下属于青年的答案。

王璐瑶/文、图  王晶/审核

联系我们
石湫校区
地址  /  南京市溧水区新河西路6号
邮编  /  211200
电话  / (025)56226900
草场门校区
地址  /  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7号
邮编  /  210013
电话  / (025)56226717
Copyright ©2024 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崇德书院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