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探寻中原文化根脉、传承黄河文明基因、增强文化自信,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崇德书院学前教育学院“麦浪寻根-豫镜宣讲团”于7月25日走进河南省《只有河南》戏剧幻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
实践团队旨在通过沉浸式观演经典剧目、走访剧场文化展区、了解戏剧背后史料故事等方式,亲身感悟流淌于河南戏剧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密码。

实践过程
1.火车站剧场:苦难中的坚守
“苦难拆不散血脉的绳,绝境里站着大写的人——河南土地上,每粒米都记得牺牲的重量,每份生都连着不灭的魂。”7月25日下午,麦浪寻根—豫镜宣讲团来到“只有河南”戏剧幻城中的火车站剧场,了解饥荒下的河南人民,学习苦难中的精神脊梁。

走进火车站剧场,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沉重气息扑面而来。环形舞台上,演员们生动演绎着李十一与李十八兄弟俩的故事,他们在绝境中挣扎,为了守护粮食,更为了守护希望。四周舞台展开,观众被紧紧包围在历史的洪流中,看着饥民们为一口吃食拼尽全力。李十八为了给乡亲留下种子甘愿赴死,那一刻,人性的光辉在苦难中闪耀,先辈们对生命的执着与无私,深深震撼我们!
2.李家村剧场:绝境里的生生不息
“土地压不垮坚韧的骨,饥寒冻不灭心底的火——中原大地上,每寸土都埋着不屈的倔强,每粒种都藏着重生的渴望。”7月26日上午,麦浪寻根—豫镜宣讲团走进“只有河南”戏剧幻城中的李家村剧场,触摸饥荒岁月里的乡土脉搏,感悟绝境中不灭的生命火种。

踏入李家村剧场,1942年的饥寒气息瞬间将人包裹。沉浸式的场景里,村民们用佝偻的脊背扛起全村的希望,李家祖辈们在“留粮种还是保人命”的抉择中,把最后的种子埋进冻土,用自己的隐忍与牺牲,为来年的麦浪埋下伏笔。当老人们选择前往山顶赴死,将生的机会留给晚辈和种子时,那份对土地的虔诚、对后代的惦念,在寂静中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——这是苦难里最厚重的传承,是绝境中最动人的守望!

作为新时代青年,团队成员当以剧中精神为引,以种子里的希望为墨,将个人成长融入大地的脉搏,让青春在守护传承、耕耘当下中结出硕果!

3.幻城剧场:穿越时空的对话
“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,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”,雨果的箴言在步入“幻城”剧场的瞬间有了温度。7.26日下午,麦浪寻根——豫境宣讲团来到“只有河南”戏剧幻城中的幻城剧场,来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
“幻城剧场”的核心是一场绚丽的时空之旅。舞台上最特别的地方,就是巨大的升降平台。它像一部沉默的时光电梯,缓缓升起落下。灯光变幻,场景也随之改变,从宏大的宫殿朝堂,瞬间切换到安静的村庄院落。不仅有华丽的人物和场景,演员们通过舞蹈、动作和感人的语言,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喜怒哀乐,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为生活、为家庭付出的汗水与温情。这像是一本立体的历史画卷,生动地讲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们如何创造了属于河南、也属于整个中华的灿烂文明。

作为新时代青年,团队成员当以剧场传递的千年魂魄为指引,以血脉里的坚守为炬,在传承中珍视文脉、守护根本,于前行中秉持韧性、砥砺奋进,让青春在接续文明、开创未来中绽放光芒!
感悟收获
乔思彤
走近《只有河南》戏剧幻城,像打开许多扇独特的窗户,让我窥见中原大地的厚重。
《火车站》的战火群像里,小人物的牺牲与坚守,让宏大叙事有了温度;《李家村》的饥荒故事最戳人,祖辈用麦粒延续希望的选择,让“粮食”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,比历史课本更鲜活;《幻城》则用时空折叠的手法,把大禹、武则天等人物请上同一舞台,古今对话里,我看懂了“河南”不只是地域名,更是文明的接力棒。
走出剧场,才懂这片土地的“中”,是历经磨难仍向上的韧劲。我们这代青年,也该接住这份传承。让这“中”更“中”!
周景
推开《只有河南》的窗,直抵中原魂。
《火车站》这扇窗展示了战火中的微光灼心!无名者的挣扎与坚守,让宏大的历史有了血肉温度,民族大义不再是冰冷的词语,而是滚烫的心跳。《李家村》这扇窗诠释了一粒麦,万钧重!刻骨的饥荒,祖辈用麦粒传递生命与希望的决绝,深深“戳”穿灵魂。这远非课本能载,是融入骨血的生存尊严与智慧。《幻城》这扇窗融合了杜甫的忧患、张衡的探索、花木兰的勇毅……那一刻,灵魂被深深叩击。他们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、照亮民族前路的不朽星辰!
走出戏剧幻城,回望中原,“中”字真义豁然:不仅是地理中心,更是历经万难、向上不屈的韧劲!这“中气”,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秉性,并将其传承。
张昕冉
走进《只有河南》戏剧幻城,像踩进一串深深的脚印,每一步都踩着中原大地的心跳。
在《火车站》剧场中我明白了,原来“守护”与“传承”有如此沉甸甸的分量。《李家村》剧场让我明白了“活下去”是祖辈把命揉进麦粒里,才让“希望”两个字,有了能硌疼手掌的分量。《幻城》剧场向我们展示了文明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是活在烟火里的接力。
走出剧场,风里飘着远处麦田的香。这土地的“中”,哪是地理位置的居中,是历经千难万险,总有人把日子往亮里过的劲儿。我们这代人,该把这份热乎劲儿接过来,让这“中”,更有奔头。
结语
文化传承的接力已坚定传递,沉淀于戏剧的历史回响、深植在心田的文明基因,始终是新时代青年勇毅前行的精神根基。团队成员坚信经过艺术演绎与实践体悟,中原文化不仅不会尘封,更会在新征程中焕发直抵人心的蓬勃生机。它启迪智慧、涵养情怀,鼓舞一代又一代人扛起文化使命,在民族复兴路上书写属于伟大时代的文化新篇与璀璨华章。
王璐瑶/文、图 王晶/审核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