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育励志 | 春日劳动周大赏——崇德书院劳动实践活动剪影

发布者:王岚发布时间:2025-04-21浏览次数:10

      为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,崇德书院充分盘活校内外资源,积极探索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强体、以劳育美、以劳创新的育人模式,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在田园种植中领悟责任担当,在户外实践中锤炼技能本领,以劳动的独特价值塑造健全人格,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。

      躬耕园·春耕

      当第一缕暖阳穿透云层,沉睡的躬耕园在春风中苏醒。冰封的泥土开始松软,枯枝间探出怯生生的嫩芽,仿佛大地睁开惺忪睡眼。当第一粒种子被轻轻埋入土层,沉寂一冬的土地便开始书写新的故事。

      每周三下午,石湫校区的躬耕园总会迎来一批特殊的“农夫”。这片校园东南角的农田,是全校师生共同守护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。这是一片没有黑板和书本的园地,只有翻耕的泥土、滴落的汗水和拔节生长的希望。

      春耕的忙碌从除草和翻土开始,学生们用自制工具清理杂草,松动沉睡的土壤。接着是起垄和铺膜,为播种做好准备。播种时,番茄、白菜、萝卜等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播入土中,每一粒都承载着对收获的期待。

      躬耕园不仅是劳动实践的场所,更是成长的课堂。在这里,学生们用汗水浇灌希望,用双手感受自然的脉搏。春日的阳光下,弯腰俯身的身影与泥土融为一体,青春的底色在劳动中被重新定义。这片土地教会我们的,不仅是播种的技巧,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。

      竹林里·觅春

      春雨初霁,竹林间还氤氲着水汽,一群劳动“发烧友”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趣味劳动——挖春笋。竹影婆娑,泥土松软,4月竹林的勃勃生机早已破土而出。同学们手持铲子,循着笋尖破土,小心翼翼地松动根部,再轻轻一撬,脆嫩的春笋便带着泥土的芬芳跃入掌心。这不仅是一场劳动体验,更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。竹笋顶石而出的韧劲,泥土深处的生机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自然的奥秘。

      同学们在劳作中读懂了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坚韧,也在与大地的亲密接触中,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这场春日里的探索,让书本上的知识化作指尖的触感,让成长的足迹深深镌刻在竹林间。

      宿舍内·焕新

      方寸之间劳动亦是创造,宿舍焕新点亮生活美学。暮春的一个周三下午,崇德书院24级各楼栋宿舍纷纷上演一场热火朝天的“空间革命”。

      个人内务整理,宿舍卫生打扫,整体空间规划……同学们用巧手巧思将8平方米的方寸天地打造成风格各异的美学空间。卫生间瓷砖缝里的水垢可以用小苏打粉浸泡刷净,门窗玻璃上的水渍在手机手电筒的逆向打光下无所遁形,男生宿舍的球鞋排出整齐队列,女生宿舍将缝隙处创造成收纳空间。打扫后,各班级开展成果验收,成果验收等环节中再次强化宿舍内规范用电、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意义。

      日常生活劳动接地气、贴生活,是培育责任感的起点。这场发生在生活现场的劳动教育,让一尘不染、窗明几净的生活宿舍成为劳动智慧的展馆。那些被汗水浸湿的抹布、映照光影的地板以及舒适升级的宿舍空间,都在诉说:真正的美好生活,诞生于对日常的郑重其事之中。

      崇德书院将持续构建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,策划多重实践育人劳动方案和活动,促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校内外实践中动手劳动、出力流汗、锤炼技能,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。


蒋怡琳、卢园园/文、图        王晶/审核


联系我们
石湫校区
地址  /  南京市溧水区新河西路6号
邮编  /  211200
电话  / (025)56226900
草场门校区
地址  /  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7号
邮编  /  210013
电话  / (025)56226717
Copyright ©2024 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崇德书院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