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懵懂学“教”的师范生到崭露头脚的教坛新锐,炽热的育人情怀与扎实的学识底蕴组成了她奋进的动力,教育的热土上正谱写着新时代园丁的成长诗篇。本期朋辈导师“说”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丁昱均的故事。
丁昱均,女,2001年生,江苏无锡人,崇德书院2024届小学教育(师范)专业毕业生,现就职于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。
回顾大学期间的求学经历,丁昱均感慨万千。从大一新生入校时的青涩、好奇,到第一次获得奖学金的喜悦、激动,再到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开启人生新篇章,大学时光历历在目,转眼却已毕业半年。本科期间的每一天都化作她向下扎根的力量、向上成长的养分,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帮她汲取养分、不断沉淀、顺利绽放。
谈及本科期间成长最快的阶段,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:“大三那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我珍惜每一次无生试讲的机会,将导师的细致点评视若珍宝;努力进入名师工作站,利用每一次观摩真实课堂地机会学习、反思、成长。”如今回首, 她深觉幸运——母校悉心搭建了完善的素养提升体系,在专业课上精研理论,在见习实习锤炼技能,成长的阶梯,早已悄然铺就她从容站上讲台的底气。“未来,我将把‘崇德敬业、求真创新’的校训内化于心、外化于形,向教育的高处不断攀登。
如果说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,那么课堂就是教师耕耘的主阵地。丁昱均始终秉持着“让学生完整学习的教育追求,以三重维度构筑深度学习场域:在认知层面,引导学生搭建体系化知识框架;在表达层面,锤炼学生提升思维路径阐述技能;在实践层面,规范学生呈现完整解题步骤。通过每一节课堂,搭建起学生们学习与成长的阶梯。
在区级公开课《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》的执教过程中,她巧妙依托学校真学课堂的教学范式,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多元解题路径,匠心构建了一个思维碰撞的互动场域。在校级公开课《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》中,她打破传统讲授模式,创新采用问题链驱动➕小老师课堂的教学策略,通过小组讨论、学生板演的方法,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递,还达到了逐步形成思维与素养协同发展的育人目标。
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,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。在她的班级里,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,丁昱均设立 小老师讲堂,每个孩子都能化身小讲师,或条理清晰地剖析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,或生动有趣地讲述数学家的探索故事,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一次次交流中焕发生命力,让稚嫩的生命潜能在爱的滋养中绽放光芒。
爱将温暖的教育情怀化作春风细雨,她创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——阳光成长积分制,将课堂表现、作业质量、日常规范等细化为可量化的成长指标,课堂上迸发的思维火花、作业中展现的严谨态度、生活中值得表扬的礼貌行为,都可以化作点滴积分记录在册,在每月的“积分兑换日”享受奖励时刻。
“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完整地看见数学之美”,丁昱均说,这是她的职业理想和从业信念。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如今收放自如的从容,她用青春诠释着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。正如她在毕业留言中所写:愿做一粒种子,在教育的土壤里生根发芽,用专业与热爱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。
丁昱均/文、图 王晶/审核